染色体错误分离:成因与后果
结论与展望
过去十年间,对于有丝分裂中各类错误的发生机制、监控与纠正这些错误的途径,以及这些机制失败对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尽管经典的有丝分裂监控途径,如有丝分裂检查点(SAC)及错误纠正途径仍是研究最为深入的领域,但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如何在后期纠正前期持续存在的错误、延长有丝分裂如何触发生化警报以阻止子细胞增殖,以及如何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修复特定的染色体断裂。目前,正在正常与肿瘤基因组中鉴定关键有丝分裂蛋白的替代变体及同工型,并亟需系统地探索它们的表达对有丝分裂保真度的影响。同时,研究者们也对分离错误如何诱导复杂的基因组重排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重排是染色体不稳定性(CIN)的持续来源,而新的测序方法及分析流程的开发有望进一步彻底改变对肿瘤中复杂基因组排列性质的理解。然而,仍有许多关键问题悬而未决:是否存在其他机制来预防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错误分离及其随后在G1期的影响?尽管p53通路的激活无疑是主要机制之一,但最新研究表明,响应有丝分裂错误的G1期停滞也可独立于p53发生。导致微核形成的主要染色体错误分离类型究竟是什么?尽管大量工作已强调双向着丝粒连接的贡献,但其他连接几何形状的潜在作用仍需进一步探究。此外,染色体分离错误是否还伴有其他临床相关后果?不断发展的技术方法与创新的分析流程将助力解答这些问题,并最终利用这些信息有效地针对肿瘤中的非整倍体及染色体不稳定性进行治疗。
文献
Devillers. et al. Recent insights into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chromosome mis-segregation. Oncogene 43, 3139–3150 (2024).